工业技术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 22-1129/T 国内刊号
  • 1004-910X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工业技术经济是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工业技术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低碳经济、产业经济、创新研究、国民经济、技术经济

工业技术经济 2017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技术经济
基于个体差异的报童群体决策研究3-9

摘要:通过实验研究群体决策和大五人格对报童订购的影响。研究表明大五人格中开放性维度能很好地预测个体和群体决策者的订购行为。在个体实验中,开放性越高的个体更不易产生锚定效应,其他四种人格特性与锚定偏差无显著关系;在群体实验中,群体的开放性得分均值、群体中高开放性成员所占的比例与锚定偏差呈负相关关系。通过比较两种实验结果,发现群体锚定倾向明显小于个体锚定倾向,而群体决策并没有优于个体决策。该研究结果对企业人员招聘、构建决策团队及降低决策偏差有一定参考价值。

纵向研发合作中的投资决策与甄别合同设计10-16

摘要:纵向研发合作中,研发产品的收益类型为开发单位的私有信息。本文考虑纵向研发合作中研究单位的单边合作性投资激励问题,建立了信息不对称时的投资决策模型,为研究单位设计了一个根据收益类型的先验概率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的信息甄别合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导致研究单位的投资积极性降低,且投资水平随着风险率递减;当研发产品的收益类型增加或者开发单位的保留收益水平降低时,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研发合作效率降低程度减少。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资不足问题,结合信息披露和期权理论设计了一个退出权合同。

科技金融对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省级面板数据17-23

摘要:基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全国2007~2016年高技术产业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科技经费投入和技术人力投入作为投入指标,以专利数量和新产品的产值作为产出指标,首先使用DEA方法计算了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以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政府支持、科技信贷和风投支持作为科技金融指标,使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金融对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均有所提升;科技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创新效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后针对本文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国际贸易与内生经济增长——基于DGE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24-31

摘要:本文基于开放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居民、贸易与非贸易企业三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理论分析框架,演绎了出口贸易、消费品与中间产品进口贸易以及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及其内生作用机理,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GMM估计方法予以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消费品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相同单位的边际制约效应;出口贸易通过直接与间接拉动效应以及收入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中间产品进口贸易与加工贸易通过直接与间接推动效应以及收入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另外,出口贸易与加工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还存在“乘数”现象。本文的发现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贸易政策改革与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利他行为下基于差别定价的闭环供应链均衡分析32-40

摘要:文章构建一个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对新产品和再造品实行差别定价,同时将利他行为引入到该供应链模型中,研究决策者的利他行为对供应链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利他中性相比,制造商的利他行为虽然会削弱自身利润水平,但会使得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的利润增加;零售商的利他行为不会改变整个供应链的总利润,制造商增加的利润等于零售商减少的部分;双方同时具有利他行为时会增加供应链总利润,但双方的利他系数组合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实现双赢。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上述结论作出解释和说明。

激进策略、短贷长投与非理性短期借款41-46

摘要:以2008~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经测算发现:平均每年约有32.95%的上市公司存在非理性短期借款行为。实证分析表明,非理性短期借款主要用于企业长期投资,即“短贷长投”,这不仅给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带来了挑战,而且提高了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分析表明,短贷长投的主因并非实务界公认的金融制度缺陷,而是企业采取了过于激进的融资策略,因此对短贷长投的治理要“疏”、“堵”结合。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低碳经济
模糊随机环境下考虑碳限额和碳交易机制的库存配送问题研究47-57

摘要:本文以高端物流服务集成商与库存配送服务商为研究对象,以集成商的供应链网络成本最小、服务商的运营成本最小且准时制供应为目标,深入研究考虑碳限额、碳交易机制以及残次品处理的多供应商选择多产品多阶段库存配送问题,构建了基于动态规划的双层库存配送模型。利用双层全局——局部——邻域粒子群算法(Bi-GLNPSO)设计了模型求解方案,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探讨了碳限额和碳交易机制对总成本和库存配送决策的影响。

产业集聚、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58-64

摘要:本文从产业集聚引发的外部性出发,通过EG系数精确计算了中国2000~2016年中国20个制造类产业的集聚度,并构建联立方程组综合考察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且当前绝大多数行业处于产业集聚系数转折点的左半段;(2)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间亦呈现环境库兹涅茨U型曲线,并且生活水平的提高能使人们有更强的意愿和投资来改善环境;(3)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对环境污染均有显著正影响,环境污染程度高的行业也是产业集聚度高的行业。因此应降低地方保护主义,促进企业专业化生产和鼓励各地区分工协作,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碳排放与环境污染空间效应研究——基于能源强度与技术进步视角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65-72

摘要:本文基于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探讨经济发展约束下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对大气环境的空间效应作用机理,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经典最小二乘估计(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patialDurbin-STIRPATModels)探索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估计结果表明,能源碳排放与空气环境污染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能源强度与技术进步对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碳税政策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政策绩效研究73-77

摘要:本文以碳税政策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问题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碳税政策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研发创新模式选择以及研发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收敛性。通过研究发现,碳税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激励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性,也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实现。提出我国在碳税政策设计和实践中应坚持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容的碳税政策、促进碳税征收与碳排放交易协同、匹配碳税征收行政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利用碳税发起设置低碳产业基金等政策实施路径。

能源消费“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可行性分析——基于多维预测的检测78-84

摘要:2016年底,中国了《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拐点,在“十三五”的经济背景下,检测这一能源消费目标的可行性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量、产业结构、城乡人口结构4个维度预测了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其中基于产业结构维度预测了2020年中国生产能源消费量,基于城乡人口结构预测了2020年中国生活能源消费量,最终得到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个预测值依次为46.3亿吨标准煤、50.1亿吨标准煤、50.4亿吨标准煤。最后本文认为能源消费“十三五”规划目标具有可行性。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企业经济
高管薪酬激励、产权性质与企业绩效——基于股权集中度的调节效应85-92

摘要:本文以高管薪酬激励为视角,将高管薪酬激励、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放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下,以产权性质为依据,收集了2007~2015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面板数据,分别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股权集中度是否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国有企业中的促进作用要强于民营企业;股权集中度在国有企业中对于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在民营企业中不存在显著调节作用。

中国工业企业创新全要素生产率评价——基于双前沿面网络DEA-Malmquist指数模型93-103

摘要:本文将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划分为两个阶段——研发阶段和生产阶段,建立了基于双前沿面的网络DEA-Malmquist指数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模型,对2013~2014年,2014~2015年中国35个工业细分行业的创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两个期间内,研发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增长,生产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二者共同决定的。从系统整体来看,中国绝大部分工业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正增长趋势。

融资需求、盈余管理与公司资本配置效率104-112

摘要:本文以我国2011~2015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考察对象,实证检验了融资需求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及在融资需求驱动下,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需求与盈余管理呈显著正相关,即企业融资需求越强烈,发生盈余管理活动的可能性越大,盈余管理程度也越高;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容易引发非效率投资问题,但盈余管理并不总是会降低资本投资效率,基于融资需求的盈余管理对缓解非效率投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企业社会贡献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113-120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针对经济领域的改革举措正在大力开展。基于此,企业价值的可持续良性评价和对社会贡献度的评价,越来越引起关注。一些企业虽然可能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财富价值,但是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公益福祉的忽视、对公众诉求的冷漠等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质疑,企业创造价值的社会贡献因素逐渐引起人们关注。因此,本文将从社会贡献的视角研究企业价值,聚焦企业价值中的社会贡献动因,通过企业社会贡献这一特殊视角研究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公司治理对医药企业创新价值创造率的影响机制与实证研究121-129

摘要:通过中国上市医药企业2012~2015年间的数据,探索公司治理对医药上市企业创新价值创造率的影响机制,将公司治理划分为控制权分配、科学决策和激励约束三大方面,利用SFA测算和非效率项的影响分析,发现公司治理对创新价值创造率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当期,两职合一、精简高效的董事会规模和高管激励表现出了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表明我国医药企业想要提高创新价值创造率可在公司治理结构调整方面付出努力。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区域经济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区域创新发展——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实证考察130-136

摘要:本文基于2001~2015年我国30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以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为门限依赖变量的面板门限模型,从人力资本视角实证分析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的单门限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于门限值时,自主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技术引进能显著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当人力资本水平高于门限值时,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均能显著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且自主研发比技术引进更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目前人力资本水平来看,我国大部分省份已具备从技术引进向自主研发模式转变的人力资本基础。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海合会FTA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的模拟分析137-145

摘要:本文基于最新的GTAP9数据库,将石化产业作为敏感产业并设定3种不同的模拟情景分析了中国-海合会FTA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影响,结果显示:中国-海合会FTA对成员国有较强的正面效应,但对双方共同的主要贸易伙伴和“一带一路”其他沿线国家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向冲击。中国和海合会应加快谈判进程以早日获得贸易自由化收益,并规避受损国家可能的暗中掣肘,同时发挥中国-海合会FTA的示范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FTA的广度和深度,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