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术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经济管理与改革、理论与方法、证券与投资、财务管理等。
  •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910X
  • 国内刊号:22-1129/T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275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1.443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工业技术经济 2015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技术经济

熵视角下我国ERE复合系统协调有序发展研究

摘要:基于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三大维度构建ERE复合系统有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关联熵模型对我国30个省域在2000~2012年的ERE复合系统以及两两系统要素组合的有序度进行测算,并从时序演变和空间分异两个视角,对各组合间的协调有序发展水平进行深入解析。结果显示:时序演变上,我国ERE复合系统整体有序度较低,灰关联熵在0.103~0.353上下徘徊波动且呈窄幅退化之势,期末比期初降低5.81%,熵变频率相对较大,经济系统与资源系统、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也呈类似特征,下降幅度分别为7.66%、9.02%,而资源系统与环境系统的有序度则在波动中上升2.68%,且熵变频率比较平稳,由相对无序转向相对有序。空间分异上,我国ERE复合系统有序度空间分布均衡性有所增强,空间集聚水平在0.046~0.022之间波动性下降,但区域间有序度的绝对差距却不容乐观。其中,有序度最高的浙江与最低的云南有序度值相差2.024倍,极差数值较大,两级分化特征较为显著。到2012年,我国ERE复合系统有序度在东、中、西部呈梯度式分布,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靠后,但西部某些省份的ERE复合系统有序度仍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协调,如宁夏、青海等。
3-12

中国出口贸易服务增加值竞争优势的评价研究

摘要:通过核算出口贸易服务增加值数据,发现我国服务增加值出口以发达经济体为主,而增速较快的地区则多为发展中的经济体;对服务增加值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发现我国服务增加值贸易在传统服务行业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但总体竞争力仍然较弱;对全球价值链指数研究,发现我国服务增加值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较低,价值链分工地位处于中等水平,细分行业中传统服务行业以及部分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处于较低水平。
13-22

技术创新网络租金分配的仿真分析

摘要:技术创新网络租金分配是否合理将影响到网络合作的成败。本研究分析了影响租金分配的因素,提出了3种分配策略,运用多主体仿真的方法比较了这3种分配策略的优劣,最后得出:基于创新能力的分配策略容易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基于学习能力的分配策略获取租金的速度较慢,基于资源位的分配策略更利于技术创新网络的稳定与发展。
23-28

基于L-P和B-K模型的国际技术溢出获取路径比较研究——以我国1985~2013年经验数据为研究对象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国内诸要素,而且还与国外因素有着密切和深远的联系。在当今各国崇尚技术创新进步的大环境下,国际技术溢出作为一种影响世界各国、各地区技术进步的路径在技术全球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借鉴L-P和B-K模型的基础上,以进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外商投资为研究视角,通过推算我国1985~201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了3种路径的技术溢出效果。结果显示,国内研发、进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外商投资均能够提升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且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29-35

中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动态变化实证分析及预测

摘要:本文通过计算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1990~2014年间出口产品结构和显示性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国家出口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家比较优势情况。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通过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预测数据,对我国2015~2020年各类出口产品的贸易前景分别进行了预测分析。
36-44

华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规模扩张的生态环境响应演化

摘要:华东地区是我国钨、铜、铁、铀等矿业基地,但矿产资源的开发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巨大挑战。本文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规模扩张的生态环境响应指数、评价体系以及响应度模型,以江西省为例分析矿产资源开发规模扩张的生态环境响应演化态势,测算结果表明该区域2003~2013年矿产资源开发规模逐步扩大,矿产资源开发扩张指数总体也呈上升趋势,对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生态环境响应指数首先具有“负响应”,2009年后转为“正响应”,矿产资源开发规模扩张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也从威胁到促进的转变态势。说明近年来该区域矿产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虽然日益增大,但短期内生态环境水平指数会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下降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45-50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区域经济

中国地区工业强省指数的计算与分析——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摘要:本文构建了包括规模质量、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工业化程度和资源环境在内的工业强省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计算各地的工业技术进步指数、工业化进程指数、规模质量指数和综合指数。分析表明,我国工业强省指数总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型和“东强西弱”空间布局;三大子指数具有不同步性,工业技术整体落后于工业化和产业规模扩张。经过两次聚类分析,31个省份大致可分为综合强省、工业化强省、规模强省、中等水平省、欠发达省和非工业化省6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51-58

金融视角下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摘要:文章从金融的角度出发,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经济带上9个省份1999~2013年间的19项金融指标数据中综合出了投入产出变量,客观地探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2008年之前的综合技术效率变动对TFP变动起主导作用,2008年之后的技术进步成为了促进各个省份金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综合技术效率较低导致西北省区的金融效率整体上略逊于西南省区。
59-68

基于VAR模型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天津市的高等教育在2004年已由大众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而高等教育结构是否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分别使用Pearson积差相关法,并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VAR模型,研究天津市教育生产函数,发现天津市高等教育已呈现劳动力人数相对过剩以及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且前一期的高等教育对当期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贡献最大。
69-76

物流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

摘要: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值得作深入研究。本文运用1998~2012年中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物流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实证结果显示,物流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但在不同的分位数水平下,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物流业对东部地区经济位于低分位点的省份的贡献较大,而对于中部地区经济处在高分位点省份的经济贡献较大,对西部地区经济整体带动作用最显著。
77-82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产业经济

中国电力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价(2011~2013)——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

摘要:本文应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和非导向的SBM模型对25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期间的环境绩效进行了评价,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计算出这些企业在此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对17家火电企业和8家水电企业的环境绩效和规模报酬等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火电企业的环境绩效高于水电企业,但规模报酬低于火电企业;另外,水电企业比火电企业表现出更大幅度的横向绩效差异和纵向生产率波动。最后,对改善中国电力企业的环境绩效水平提出了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
83-90

市场化进程对资本错配的影响——基于行业的视角

摘要:市场化改革是否降低了资本错配的程度,进而提高了资本配置的效率?本文采用我国35个行业的数据,度量了2000~2012年不同行业的市场化水平与资本错配指数,并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各行业都存在严重的资本错配,并表现为资本拥挤和资本稀缺两种情形,市场化进程显著改善了资本错配的情形,进一步优化了资本配置。此外,促进产权制度改革会降低资本错配的程度,融资成本、行业规模也对资本错配有显著的影响,但在资本错配情形不同的行业影响也不同,提高融资成本、扩大行业规模对改善资本拥挤的情形有积极的作用。
91-98

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评价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和数据包络法

摘要:本文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能力和消化吸收研发能力两个方面构建我国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再使用数据包络法评价我国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最后通过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和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两个维度的评价将我国制造业30个行业分为高能力高效率、高能力低效率、低能力高效率和低能力低效率4个类别。
99-106

循环经济发展视角的中国工业结构合理化分析

摘要:紧密结合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以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提出工业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偏好的概念;建立了涵盖资源、环境、经济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相对势评价模型,据此对中国2011年工业内部结构合理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工业内部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偏好整体不容乐观,大部分产值较大的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偏好较低。进而提出加强对工业内部各行业调整;建立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和法制体系;鼓励技术创新,走依靠科学技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强化企业管理,建立新的企业管理者政绩考评体系;加强能源管理,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等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中国工业内部结构合理化调整的对策建议。
107-113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企业经济

企业ERP投资公告信息分析

摘要:投资公告是重要的企业公开信息来源,如何通过提炼其中蕴含的隐性知识并将其显性表达是企业信息分析与决策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投资公告为分析对象,将隐藏在投资公告中的ERP投资价值影响因素显性化,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和提炼的基础上,采集了1997~2013年在美国上市企业的ERP投资公告,通过对九大变量的抽取、编码和计算,结合信息系统的组织集成和期权价值理论,分析这些公告信息对企业市值的影响,从而对企业投资决策提供支持。
114-120

吸收能力、FDI技术溢出门限效应与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以中国高技术产业13个细分行业1997~2011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FDI研发活动对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内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在FDI技术溢出过程中的门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FDI研发活动对内资企业存在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内资企业研发资金强度和研发人员强度对FDI技术溢出有非线性影响,并存在显著的单门限效应,当超过各自的门限值时,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均有显著提高。另外,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都是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121-128

城市规模与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

摘要: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1~2011年的数据,研究了城市规模对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与企业生产效率存在倒U型关系;对于最大化生产效率而言,存在最优城市规模;不同行业对应的最优城市规模各不相同。估计得出,最优城市规模范围约为150~260万人口。中国目前只有40个城市在最优城市规模范围之内,有30个城市已经超过最优城市规模,其他211个城市低于最优城市规模。
129-136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低碳经济

基于经济周期视角及灰色理论的我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为了实现降低碳排放强度之目的,需要定量分析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文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各角度出发,选取了11个可能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因素。首先利用HP滤波对我国1978~2013年进行经济周期划分,基于1978~2013年不同周期的历史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模型计算了我国不同经济周期内碳排放强度和各影响因素的综合关联度。根据GM(1,1)模型预测所得的2014~2020年的数据,计算并分析了我国碳排放强度和各影响因素综合关联度的发展变化。在总结分析不同时期碳排放强度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政策建议。
13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