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术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经济管理与改革、理论与方法、证券与投资、财务管理等。
  •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910X
  • 国内刊号:22-1129/T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275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1.443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工业技术经济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特约稿件

中国新型城市化与低碳绿色交通转型之路——在亚欧能源政策网2013年国际会议上的主旨报告

摘要:本文简单回顾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提出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新型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城市交通带来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拥堵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因此,城市间和城市内交通向低碳绿色转型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接着,我们特别探讨了影响汽车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最后概括了交通低碳转型的4种方式:提高汽车能源效率;交通运输结构向低碳方式转变;有效调控交通需求;创新交通运输管理方式。
3-10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产业经济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法测算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进而考察企业能力、要素投入、政府作用、市场结构等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效率不高且呈现下降趋势,但部分行业转化效率相对稳定,行业间的效率差异亦逐渐缩小。企业资金实力、科技成果转化实力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正相关,而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与之负相关;市场垄断势力越强,转化效率越高;此外,政府支持、科技人员数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无显著相关性。
11-20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OI与TI的匹配度测量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摘要:为了解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中组织创新(OI)与技术创新(TI)的匹配程度以及各自发展水平,引入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理论来构建0I与TI的匹配度测量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通过比较案例分析对该模型进行具体的实际应用。主要结论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Ⅱ的平均水平高于OI,且二者匹配度处于较高的匹配层次上,不同企业之间OI与TI的匹配度及各自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化。
21-28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与集群水平评价及:相关关系研究

摘要:通过构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与集群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1》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与集群水平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与集群水平呈现出不均衡性,东西差距较明显;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与集群水平有较强的相关性,发展水平较高的高技术产业是与较高的集群水平分不开的,因此,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地区要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向高技术企业、产业和园区集聚,提高产业集群水平,进而促进本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29-33

基于GEM模型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与评价——以“宝鸡·中国钛谷”产业集群为例

摘要:科学评价有色金属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是集群透视制约发展因素和准确定位的有效手段。在对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经典模型GEM,从基础、企业和市场3个角度对“宝鸡·中国钛谷”产业集群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资源”、“设施”和“本地市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而“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企业”、“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和“外部市场是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通过加强集群企业技术创新和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提高集群竞争力。
34-41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企业经济

中国国有工业企业效率研究——基于SFA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2000—2011年中国各省份的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值进行了估计,计算了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规模变化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并对造成技术无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逐渐下降,虽然国有工业企业存在较明显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提高的趋势却在逐年减弱,且国企规模经济不显著。增强国有企业的自主研发投入、推进国有企业的集约化改革以及深化地区开放与市场化改革是提高国有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有效手段。
42-50

网络特征、资源获取对新创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摘要:创业网络特征对新创企业资源获取和绩效具有关键作用。基于动态的视角,新创企业可划分为初创阶段和早期成长阶段,通过对江西省92家新创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不同阶段网络特征对新创企业资源获取和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规模、关系强度和关系信任对处于初创阶段和早期成长阶段的新创企业资源获取均具有正影响,资源获取对新创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
51-58

企业社会责任、公司声誉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公司声誉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通过对194个样本企业调查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发现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慈善责任和员工责任对公司声誉和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司声誉在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慈善责任和员工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59-65

微观视角下集群企业合作营销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提炼

摘要:集群企业通过合作营销有助于实现降低成本,提升竞争优势。本文基于企业的微观视角,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案例研究、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集群企业合作营销展开质性分析,推衍出集群企业合作营销的微观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企业合作能力、企业合作经历、企业合作地位和企业外部环境等构成集群企业合作营销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企业合作能力对合作营销的影响最为显著。
66-74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创新研究

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倒U型”关系实证研究

摘要: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出现给我国企业提升其创新能力提供了契机。开放式创新的实施,使得企业能高效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构建新型创新体系、降低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提高了创新能力;但过度开放会增加企业的交易费用、过度依赖外部资源、提高核心技术泄露的概率,不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能力呈“倒U型”关系。
75-81

环境、HRM实践对中小制造性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企业内环境和行业竞争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中小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论文在构建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长三角地区191家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环境、HRM实践对中小制造性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82-87

基于知识势差与耦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型构建研究

摘要: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的共享与扩散,实现资源的互补与优化配置,产生创新的非线性效应。本文在阐述协同创新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产学研知识资源的特性,提出知识势差是知识转移的内生动力,知识耦合是知识创造的自然基础,构建以知识资源匹配、知识转移与创造、知识协同创新为主要阶段的过程模型。
88-94

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与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创新——近期文献评述

摘要:发展中国家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其技术转移流入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效应,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本文分别从南北框架下知识产权的创新效应、知识产权影响技术转移和创新的渠道与机制、知识产权影响技术转移与创新的产业差异3个方面对国内外的近期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从中梳理了研究的基本脉络,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95-103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技术经济

基于节点选择的网络组织熵评价模型研究

摘要:网络组织是动态的、多节点参与的柔性组织,核心节点如何选择节点、如何构建出效能最大的网络组织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应用熵理论,将网络组织系统总熵分为信息熵、结构熵和能力熵,构建了网络组织熵模型。并以3种典型网络组织结构为例分析网络组织的熵和有序性。研究表明,基于熵变视角,网络组织经历着从平面单核到环状单核再到立体单核的演化过程,不断引入负熵,最终形成耗散结构。基于节点选择视角,核心节点在选择节点构建组织时,保证内部节点分布均匀,非核心节点分布分散,增加节点间联结长度和幅度,扩大网络内节点间总微观态数,如此构建的网络组织更为有序。
104-113

贸易开放对中国区域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1990~2010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1990—2010年的省际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和外部工具变量法,实证考察贸易开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控制了变量内生性问题,修正了传统研究中贸易增长效应的有偏非一致估计。结果表明,(1)贸易开放显著地影响了各省区经济增长速度,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贸易开放差异是形成地区差距的重要因素;(2)贸易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和促进专业化分工影响地区增长,贸易开放对人力资本和工业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具有更有利的效应,而对传统农业省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结论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地区统筹国内外市场,实现内外需平衡增长,协调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政策启示。
114-122

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内容解构、评价模型与综合测评

摘要: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对于加快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是区域资源的存量能力、利用能力和创生能力等三方面子能力的集合,据此构建了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结构化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31个省区自我发展能力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整体较弱,西部12省区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综合指数与子能力指数和东部发达省区相比差距较大,资源的利用能力和创生能力较弱是影响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
123-129

科技进步、教育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摘要:采用1999~2010年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及变系数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的科技进步、教育经费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教育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而科技进步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就地区而言,绝大部分地区R&D科技投入的增长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半数以上的地区其教育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其影响效应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政策含义在于,可通过调整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加大教育投入并在科技研发领域建立城市反哺农村机制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此促进社会公平。
130-136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低碳经济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政策的变迁研究——基于支持联盟框架分析

摘要:我国风力发电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政策引导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支持联盟框架认为政策是矛盾与冲突的产物,本文提出贯穿我国风电产业政策变迁的两大联盟环境派与发展派,他们的深层核心都是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政策核心层面两派在系统内外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通过政策取向学习,对政策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13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