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术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 22-1129/T 国内刊号
  • 1004-910X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工业技术经济是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工业技术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低碳经济、产业经济、创新研究、国民经济、技术经济

工业技术经济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技术经济
构建反映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网络营销物流组合优化模型3-9

摘要:当前我国网络营销中配套物流的决策主体主要是厂商,消费者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网络营销的物流决策中,而其他领域的物流决策已经实现了市场调节机制的转型。本文通过建立网络营销物流组合模型,使网络营销中的消费者参与到物流组合的决策中,进而完善网络营销中配套物流的市场供求决策机制,为全社会运输结构的市场供求均衡补充新的科学决策依据。最后,本文运用该网络营销物流组合模型对现实物流活动进行实例分析,并揭示其在物流选择当中的实际效用。

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多层次模糊评价10-16

摘要:本文针对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各种影响因素,运用多层次模糊评价的方法,对团队共享心智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个体因素和团队因素是影响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2个主要因素,个体因素中的团队领袖对于团队共享心智模型具有重要作用,而团队沟通和团队冲突则是在团队层面上影响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关键;对江、浙、沪等地企业的高层梯队共享心智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层梯队共享心智模型仅为一般水平,因此为了促进高层梯队共享心智模型,应充分发挥出高层梯队领袖的重要作用,培养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营造轻松、和谐的团队氛围,鼓励各种认知冲突,抵制情感冲突,以促进高层梯队内部的团队沟通。

组织软实力水平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17-25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组织的发展建设已不能仅仅依靠设备、资本等硬实力,软实力在推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组织软实力的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组织软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最终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组织软实力的水平作出评价,以期对实践中的组织合理评价自身软实力,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提供借鉴。

基于螺旋模型的ERP项目实施风险模糊综合评价26-32

摘要:ERP系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但同时也面临着的项目实施风险难以控制的挑战。本文针对ERP项目实施风险因素,构建了基于螺旋模型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ERP系统动态风险评价,并应用于企业实践。

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与企业经营风险关系研究33-40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控制股东目标函数和企业经营风险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逐利本性会使控制股东谋求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动机更为强烈,由此带来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使得企业经营风险增大。本文采用2007~2011年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证实了现金流权与经营风险负相关,控制权和两权分离度与经营风险正相关。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产业经济
产业特征、地方保护与中国纺织业集聚41-50

摘要:本文利用2003~2007年地区产业数据,构建了一个包含比较优势因素、新经济地理因素和地方保护主义因素的纺织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模型。实证结果显示:(1)传统劳动力禀赋对纺织业空间集聚有较强的作用,但是受限制的劳动力流动成为集聚的障碍;(2)新经济地理学假说在文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市场潜能、工业基础等成为显著影响纺织业布局的因素,对外贸易因素进一步吸引资本进入而形成增量集聚;(3)与其他制造业不同的是,地方保护主义促进了纺织业的空间集聚。

我国35个工业行业的科技竞争力比较研究51-58

摘要:本文构建了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对我国35个工业行业的科技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工业行业之间的科技竞争力存在显著差异,高技术行业具有明显优势,资源型行业处于劣势,原材料行业与一般制造业居中,略高于资源型行业,但与高技术行业有很大差距,据此给出提高工业行业科技竞争力的建议。

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及其适度性检验59-68

摘要: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良性发展,必须关注集聚效果,从投入产出两方面构建集聚度指标研究产业空间分布,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呈现"两极化"特征,东部沿海高技术产业处于高度集聚状态。全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显著,其中技术效率改进作用大,而技术进步作用较小。结合两方面,检验东部高技术产业集聚度提高与生产率改进的关系,发现东部高技术产业集聚度提高与产业生产率改进存在长期均衡,但短期内集聚度提高对生产率改进作用不显著,显示集聚过度迹象。典型地区研究表明,当前发展模式下,广东和江苏高技术产业短期内出现集聚非经济迹象,上海为集聚适度。

基于FTA的临港产业集群风险系统分析69-77

摘要:基于临港产业集群风险系统的构成,通过事故树的构建揭示了各层风险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对临港产业集群风险发生的可能途径和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进行了定性分析,而各主要风险事件和基本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对临港产业集群风险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以及降低各基本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难易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为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和预警提供一种管理参照。

基于区位商方法的加工产业集聚度分析——以东北三省为例78-83

摘要:运用区位商方法对东北三省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进行分行业实证分析,探讨了2007~2011年东北三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情况和发展趋势,并对东北三省各省的情况进行了比较。从区位商的测算结果看,东北三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各行业在发展上存在不平衡现象。在发展思路上应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步伐,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发展。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技术创新
中国汽车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84-91

摘要:进行自主技术创新是中国汽车业创造自主品牌的唯一出路。首先基于过程方法构建了汽车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对2009年我国主要汽车企业的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汽车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发展状况,然后根据评价结果指出了各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劣势及需要改进的方向。最后从企业和国家的角度提出少许建议。

非对称企业间环境技术创新的复制动态和演化稳定策略92-95

摘要:由于不同企业在市场规模、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本文分析了大企业和小企业在环境技术创新方面的战略选择和博弈均衡,并对非对称企业间的演化稳定策略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实现大企业和小企业在环境技术创新方面的有机结合和交叉互补。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96-105

摘要:本文以我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为基础,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和讨论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水平。研究发现,我国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不高,且规模效率较低是抑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政府R&D资助、企业利润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企业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企业与高校合作的影响并不显著。根据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本文将各地区企业技术创新划分为4种模式,各地区可结合自身效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基于演化博弈的大型工程技术创新过程中业主与供应商的合作机制研究106-112

摘要:大型工程建设规模庞大、技术复杂,往往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技术难题。本文利用演化博弈的分析方法,探讨大型工程技术创新过程中业主与供应商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分担机制,以加强技术创新关键主体———业主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从而提高大型工程组织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表明,诸如降低联盟成本、提高超额收益、增强业主自主创新的战略意识、完善供应商评价体系等手段可以加强双方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合作。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低碳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不同目标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效果研究——基于GTAP-E模型113-122

摘要:中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国承诺"到2015年,将通过各项措施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本文利用多区域多部门GTAP-E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增长、节能减排、产业结构最优这3种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将对二氧化碳排放量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确保单一目标能够实现的政策措施无法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情况下同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降低,多项政策合理搭配应当作为政府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123-129

摘要:本文以我国工业部门为研究对象,构建工业部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LMDI因素分解模型;对碳排放恒等式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的碳排放等式和LMDI因素分解法运用到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因素分解中,实证研究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结构、经济增长水平及人口数量与碳排放的增长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给出我国工业部门的减排政策建议。

不确定性下排污权交易的排污目标管理及最高限价制度研究130-136

摘要: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随机性,排污交易市场同样存在随机现象,因此,我们在考虑政策工具的选择时,必须在不确定性情况下进行才较为合理。本文建立了排放交易市场的分析模型,该模型避免了减排政策和许可证交易之间存在的时滞矛盾以及在制定减排政策时存在的与未来无约束排放有关的不确定性问题。模型的目的是分析不同政策在设计排污交易市场时的作用。分析者通过设定两个主要政策参数:排放目标和交易最高限制价格,强调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政府规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用于控制排放总量的政策参数最易受到某种非确定因素的影响,而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无约束的总量排放,而这种不确定性也使得两种参数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具有互补作用。当不确定性较小,调整最高交易限制价被证实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时是无效的,而当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时,设定排放目标对控制总量也是无效的。研究也发现,在目标控制和总量控制之间也存在着特殊的共性,即减少排放总量不受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这个发现为我们在制定排污权交易市场相关政策提供了现实选择,而这个市场必须是能够实现每单位最大排放量和总量排放目标的最优组合结果。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与分解——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137-146

摘要: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将能源与二氧化碳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分解框架中,测算了2001~2009年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规模变动等4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无效率普遍存在,且在省际间的分布差异较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省际差异分别源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则出现不同程度地恶化。